高溫玻璃的生產工藝--熱彎原理
作者:奧固鴻已有:N多人關注
利用玻璃的熱塑性,將玻璃加熱至玻璃化溫度以上50℃左右,施以外力,使玻璃彎曲變形成所需的形狀,而后經過退火、冷卻,制成成品的過程稱為玻璃的彎曲。
在研究玻璃的熱學特性時,通過玻璃的膨脹系數(shù)測定實驗,可以得到如圖的曲型膨脹曲線。
在圖中溫度T1(玻璃應變點或玻璃退火溫度下限,η=1013.6Pa·s)以前,玻璃處于彈性膨脹階段,玻璃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只發(fā)生微米級不可恢復的變形,一般仍認為是彈性變形。T1~Tg(熱膨脹退火溫度、軟化溫度或脆性溫度,η=1012Pa·s)之間,玻璃處在塑彈性階段;Tg~Tf(熱膨脹軟化溫度η=1010Pa·s)之間,玻璃處在塑性變形階段。尤其是Td(熱膨脹開始變形溫度η=1010Pa·s)~Tf之間,在這一階段玻璃的變形是不可恢復的。利用玻璃的這一特點,將平板玻璃切割成要求曲面的平面展開形狀尺寸,并放在特定形狀的模具上,玻璃加熱至Td~Tf溫度范圍,依靠重力或外加力于玻璃板上,使其變形至要求的形狀。隨后將玻璃按照玻璃退火工藝曲線將至室溫。
玻璃的熱彎生產過程分連續(xù)式和間歇式兩種。視生產量和具體工藝要求而定。
連續(xù)式一般采用隧道窯的形式。玻璃放置在帶有行走機構的模具上,依次經過預熱區(qū)段、成形區(qū)段、退火區(qū)段、冷卻區(qū)段、取片區(qū)段。每一區(qū)段依據玻璃熱性能的不同,設置不同的溫度制度和保持時間。溫度制度和保持時間可以通過實驗或相近玻璃的熱彎經驗來確定。對于常用的浮法玻璃的熱彎,一般采用下表所示的工藝制度進行生產。
區(qū)段 |
放片 |
預熱 |
成形 |
退火 |
冷卻區(qū) |
取片 |
溫度/℃ |
<50 |
<600 |
700~750 |
540~570 |
<500 |
<70 |
間歇式一般采用一加熱、兩冷卻的雙工位玻璃熱彎爐。工藝過程遵從浮法玻璃熱彎工藝制度。在玻璃熱彎工藝出現(xiàn)的早期,曾經采用單窯間歇生產方式。將切割好的一批半成品玻璃片(最多10片)疊放在模具上,片與片之間灑上隔離劑,置入窯中,封閉窯門,將玻璃從室溫升溫至熱彎溫度后,停止加熱,玻璃隨爐一同冷卻(兼作退火)至室溫。每生產周期大約需要24h。這種形式的生產工藝,由于產量小,玻璃表面質量較差(多有表面麻點,上下間隔較遠的玻璃形狀吻合度差),已較少使用。
高溫玻璃的加工熱彎設備按照加熱方式的不同,有電熱彎爐、明焰熱彎爐、隔焰熱彎爐。按照制品生產過程中運動方式不同,又可分為間歇式和連續(xù)式兩種類型。
24小時客服熱線:18820116619 (胡先生) QQ :18820116619
相關熱詞搜索:熱彎 高溫 原理
上一篇:高溫玻璃的主要物化性質—熱學性質
下一篇:工業(yè)玻璃加工之工藝鍍膜